尋一段煙火時光散文精選
從前的時光慢,慢到每一粒煙火,似乎都定格在光陰里。
有風的日子,煙囪飄出白煙,聚散不定,閑云野鶴般駐扎。空氣里是熱熱的香,貪耍的娃一窩蜂地從各處躥出,直往家趕。
我更喜雨天。父母難得歇息,掩起半扇門,在室內閑著。不如做點面食吧!父親提議。他和面,母親摘菜,我們在屋檐下將小碗小盆,分開又摞起。雨點落著,筷子敲著,叮叮當當,叭叭噠噠,天地間最靈動的聲音莫過于此。
玩累了,就到灶臺后面休息。幾把柴草放進去,鍋膛“哧啦”鋪展開。紅火焰映襯黑色灶壁,顯得空蕩,放紅薯,放玉米棒,拿火叉攪動幾陣,便香了,熟了。冬日的鍋膛,尤為豐盛。還可以扔進花生、蠶豆,任它們噼里啪啦地跳躍。待掏出,無不白煙繚繞,把小小的廚房裝點如仙境。
父親在灶臺前變魔術。一團面,一根搟面杖,圓扁方隨意變幻,可做餃子皮。拿刀一切,就生出無數細條條,白玉般躺在桌面上。便捷的面食是面魚。父親邊用筷子挑面糊,邊斜著面盆,讓面一塊一塊地垂落鍋中。下雨似的,濺起陣陣水花。起初無形,慢慢地,在撒滿碧綠菜葉的沸水浮起身影,各種形狀都有,真像水中潛游的魚兒。
等面魚盛到碗里,舀一大勺豆醬,淋幾滴麻油,賊香!咬在嘴里,有嚼勁。加上心中歡喜,想象是什么,吃起來就是什么。普普通通的白面,經浸泡、揉攪,完成華麗轉身。若加上韭菜葉和蔥葉,放油鍋里炸,就是脆脆的油餅。還可以靜待發酵后,做冷鍋餅。浸了油的面食甚香,是煙熏火燎的濃烈氣息!
無風無雨的晴冬,清冽空明。晨起暮合時,濃濃淡淡的煙氣為之增了幾分暖色。放學早歸的我們,順著泥路,在夕陽下奔走。路面有溢出的輕塵。跑得快些,腳邊繞起一圈土色塵紗,身后留下淡淡的泥紋。此處小徑塵埃飛,彼處村落煙氣籠。跑跑停停間,村莊的輪廓漸漸清晰起來。
四季更迭,煙火彌漫。它飄飄悠悠,寄托在時光深處,潛伏在鄉野四方。它是縷縷清風,是皎潔的月光,是葉尖的露珠,是瓦礫間的白霜,是涌動的河流。是寂靜中的感動,是流逝中的安然。
煙火時光不止在童年。凡人三餐,煙火平淡。“柴門聞犬吠,風雪夜歸人”是溫馨的守候;“開軒面場圃,把酒話桑麻”是熱烈的歡聚;“牧童歸去橫牛背,短笛無腔信口吹”是舒卷的自由。庭院深深,草木蔥蘢,煙火氣始終在光陰里滋長。
生命短暫渺小,何不剪幾段煙火時光,凝眸歡暢。
作者簡介:
鄒娟娟,江蘇東臺一教書匠。愛讀書,喜旅行。寫過一些散文、隨筆、小說、詩歌,參加征文比賽獲過小獎,作品散見報刊、微信平臺、網站,在《工人日報》《農民日報》《散文福地》《東臺日報》等報刊發表文章200多篇次。
- 最新評論